[1] |
林水生, 卫伯言, 杨海芬, 熊勇, 朱磊基, 于良.
引入新数据源的D-S融合检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6): 861-867.
doi: 10.12178/1001-0548.2020400
|
[2] |
熊杰, 陈俊, 宁静, 曹师齐, 杨海, 万洪容.
移动辐射源AOA-TDOA-FDOA联合定位闭合解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219-227.
doi: 10.12178/1001-0548.2018319
|
[3] |
陈维高, 朱卫纲, 唐晓婧, 贾鑫.
不完整数据集的MFR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1): 39-4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1.007
|
[4] |
谢朝阳, 李贵杰, 彭忠明, 黄洪钟.
基于证据理论和代理模型的QMU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1): 66-7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1.010
|
[5] |
郭贤生, 陆浩然, 王建军, 李会勇.
基于证据理论的群指纹融合室内定位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5): 654-659, 66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5.003
|
[6] |
李少波, 王继奎, 杨观赐.
基于模糊偏序关系支持度模型的真值发现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6): 893-89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6.017
|
[7] |
关欣, 郭强, 张政超, 翟鸿君, 何友.
基于逆云模型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5): 663-667,67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5.004
|
[8] |
余静, 杨红雨, 马博敏, 杜冬, 邓兵.
证据理论在机场动态容量预测模型中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141-14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32
|
[9] |
甄雁翔, 苏放, 寇明延, 徐惠民.
异构网络中丢包隶属度函数的构建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6): 845-84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6.009
|
[10] |
张靖.
模糊综合评判的校园网性能评价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998-100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22
|
[11] |
于亚婷, 杜平安.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MCM热分布算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317-320.
|
[12] |
刘海燕, 赵宗贵, 刘熹.
D-S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的合成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701-704.
|
[13] |
关欣, 孙迎丰, 何友.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辐射源识别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8-10,30.
|
[14] |
陆鑫, 廖建明.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软件质量评估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652-655.
|
[15] |
郭磊, 唐斌, 刘刚.
基于辐射源信号特征信息的JPDA无源跟踪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27-29.
|
[16] |
范胜林, 赵伟, 袁信.
整周模糊度动态快速求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1): 89-93.
|
[17] |
王颖.
基于云理论的企业市场竞争定位模糊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3): 322-326.
|
[18] |
万会芳.
关于模糊鞅的收敛理论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2): 203-205.
|
[19] |
陈锡明, 祝正威, 卢显良.
用AUTES实现雷达辐射源识别专家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3): 297-302.
|
[20] |
唐小我, 王景, 曹长修.
一种新的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3): 289-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