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君直, 杨进, 张强, 曹雪松, 朱健.
新型三维集成射频模拟数字一体化微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3): 372-378.
doi: 10.12178/1001-0548.2022236
|
[2] |
李睿琪, 刘晨馨, 尚璠, 狄增如.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城市建模与城市计算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5): 786-799.
doi: 10.12178/1001-0548.2022048
|
[3] |
赵国生, 李光程, 王健.
云计算系统认知生存模型及量化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5): 709-71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5.012
|
[4] |
于俊洋, 胡志刚, 周舟, 杨柳.
计算机系统能耗估量模型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422-42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3.018
|
[5] |
郑长友, 刘晓明, 姚奕, 任正平.
基于Petri网的面向测试的工作流系统建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1): 119-12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1.020
|
[6] |
王西超, 曹云峰, 庄丽葵, 刘兴华, 丁萌, 刘中杰.
面向复杂系统虚拟样机协同建模的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5): 648-65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5.002
|
[7] |
王西超, 曹云峰, 丁萌, 庄丽葵, 王彪, 杨斌.
元对象机制驱动的复杂系统开放式顶层建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4): 482-49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4.001
|
[8] |
李刚俊, 陈松明.
精密谐波传动系统的动态模型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5): 742-746,77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5.020
|
[9] |
马建国, 姚明, TAN Cher Ming.
集成电路互连线电迁移建模综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5): 495-50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5.003
|
[10] |
林云松, 彭良福, 童玲.
空中防撞系统避撞机制的数学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4): 552-555.
|
[11] |
郭建东, 秦志光, 郑敏.
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85-288.
|
[12] |
吴琦, 熊光泽.
嵌入式系统功耗优化电池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551-554.
|
[13] |
刘鲁源, 王晓欣, 马津艳.
时间触发CAN总线系统的建模与性能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632-635.
|
[14] |
周力, 唐诗忠.
城市交通干线智能线控系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4): 744-747.
|
[15] |
王彬, 谢文楷, 黎晓云, 鄢扬, 高昕艳.
PASOTRON光控脉冲馈气系统及实验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1): 50-52.
|
[16] |
吴跃, 罗吴蔓.
统一建模语言UML分层抽象建模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2): 148-152.
|
[17] |
周正华, 徐卫良, 朱维乐.
基于PSD集成装置挠性机器人动态误差建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6): 617-620.
|
[18] |
薛良金.
毫米波系统中的集成电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8(4): 346-352.
|
[19] |
葛林, 邱昆, 阳树棕.
采用EDFA的空间光通信系统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61-264.
|
[20] |
全萍.
一种外接微机实时数据处理集成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5): 54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