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邵国林, 陈兴蜀, 尹学渊, 叶晓鸣.
基于流量结构稳定性的服务器网络行为描述:建模与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1): 102-10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1.016
|
[2] |
赵国生, 李光程, 王健.
云计算系统认知生存模型及量化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5): 709-71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5.012
|
[3] |
邵凤, 郭强, 曾诗奇, 刘建国.
微博系统网络结构的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2): 174-18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2.003
|
[4] |
张勇实, 张乐君, 张健沛, 杨静, 国林, 夏磊.
基于QoS关联分析的分布式系统可生存性评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1): 109-11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1.023
|
[5] |
汤新民, 韩云祥, 韩松臣.
面向4D航迹运行的飞行冲突混杂系统理论监控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5): 717-72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5.015
|
[6] |
李允, 陈昊, 晏华.
下一代汽车软件系统运行时环境通信算法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29-43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1
|
[7] |
王力, 曲桦, 赵季红.
业务驱动的跨层生存性策略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2): 232-23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2.012
|
[8] |
王敏娟, 陈建军, 林立广, 贾爱芹, 魏永祥.
区间参数智能梁结构闭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1): 152-15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1.029
|
[9] |
周华, 孟相如, 张立, 乔向东.
环形结构的入侵容忍系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4): 589-59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4.025
|
[10] |
张乐君, 李子平, 国林, 张健沛, 杨永田.
服务自组织途径的信息系统生存性增强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85-9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20
|
[11] |
李天昀, 胡宗云, 葛临东.
相关跳频通信系统安全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3): 305-308.
|
[12] |
陈光宇, 黄锡滋, 唐小我.
故障树模块化分析系统可靠性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6): 989-992.
|
[13] |
邓秋红, 虞红芳, 王晟.
WDM光网络生存性策略及仿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746-750.
|
[14] |
杨仕平, 熊光泽, 桑楠.
安全关键系统的防危性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2): 164-168.
|
[15] |
雷剑, 罗克露.
嵌入式系统仿真开发环境的体系结构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69-672,678.
|
[16] |
詹瑾瑜, 熊光泽, 孙明.
基于DM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5): 502-506.
|
[17] |
张雷, 李乐民.
具有生存性的WDM网络性能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111-114.
|
[18] |
郭乐深, 刘锦德.
支持分布式实时服务的开放系统环境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1): 66-71.
|
[19] |
罗启彬, 邱昆, 张宏斌.
基于WDM技术光传送网的生存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4): 335-339.
|
[20] |
林晓东, 刘心松.
高可用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5): 53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