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36卷  第5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基于HDR的延迟光照技术
陈雷霆, 蔡洪斌, 王国锦, 何明耘
2007, 36(5): 817-820.
摘要:
在研究光照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延迟光照技术和高动态范围(HDR)技术,并研究了基于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延迟光照技术,在延迟光照的后处理阶段引入高动态范围技术,发挥两者的优点,基于GPU实现了加速绘制。实验证明,使用基于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延迟光照技术,表现的场景更加真实,细节表现更加丰富。在延迟光照中,使用高动态范围技术,虽然降低了绘制速度,但仍然达到了25FP/s。
一种基于ECC的消息安全交换方案
杨世平, 李祥
2007, 36(5): 821-823,947.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ECC的消息安全交换方案,实现建立在ECC之上的消息安全交换的数字签名和加密消息的会话密钥交换。利用有限域上椭圆曲线点群中的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来增强协议的安全性。通信的各方产生自己的私钥和公钥对,用户的证书由CA签发后交给用户保存,交换的消息和签名等信息采用压缩加密传输,避免了消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第三者窃取或篡改,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基于OGSA的网格工作负载监测系统研究
刘晓明, 饶翚
2007, 36(5): 824-826,857.
摘要:
为对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管理并适应其动态变化,需要对其工作负载进行监测,因此提出网格工作负载监测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以端到端的方式对基于OGSA的网格构件的工作负载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分类和确立相互关系。通过设计的监测点算法,建立Petri网模型,该模型能自动收集工作单元的数据,为网格用户提供监控数据信息浏览,有利于用户对系统性能进行有效管理。在建立上述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扩展系统功能方面的思路,以适应网格环境的复杂性,减少通信延迟和通信代价,为用户更好地监测网格系统提供方便。
一个安全高效的访问结构上的秘密共享方案
庞辽军, 李慧贤, 王育民
2007, 36(5): 827-829.
摘要:
基于Shamir的门限方案提出了一个访问结构上的秘密共享方案。一组秘密被若干参与者共享,每个授权子集中的参与者可以联合一次性重构这些秘密,而且参与者秘密份额长度与每个秘密长度相同。该方案可以进行任意多次的共享,而不必更新各参与者的秘密份额。与现有方案不同的是,一次共享过程可以共享多个而不仅仅共享一个秘密,提高了秘密共享的效率并拓宽了秘密共享的应用。分析发现该方案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
数据库加密系统密钥管理模块的设计
冯朝胜, 秦志光, 袁丁
2007, 36(5): 830-833.
摘要:
密钥管理模块的设计是任何一个安全系统设计时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难题。从密钥管理最重要的方面入手,讨论了密钥的管理,并在重点分析密钥产生、分配、验证、替换四个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数据库加密系统密钥管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经多次实验证明,由于密钥的分配和验证是基于模运算的,而模运算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基于该设计方案实现的密钥管理模块是安全、可行和高效的。
基于EEOD码的一种有效的数据分布策略
万武南, 索望, 张金全, 陈运
2007, 36(5): 834-837.
摘要:
在EVENODD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EEOD码的数据布局分布策略。该策略只需要三个额外的存储设备保存校验信息,能容许任意三个存储设备同时故障。策略中的校验方程组用图的回路表示,可将其顶点逐步消除,把译码过程归结为图回路的叠加。讨论了基于EEOD码数据分布策略的性能,与其他策略相比,其容灾能力大幅度提高,编码和译码过程只需要简单的异或运算,但空间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影响非常小。
组织安全保障体系与智能ISMS模型
郭建东, 秦志光, 刘乃琦
2007, 36(5): 838-841.
摘要:
介绍了ISO7498-2、ISO17799、ISO27001和ISO/IEC18028-2等四个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标准的相关内容。针对组织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适合不同组织模型的整体安全保障体系。在该安全保障体系中,把一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象,以整体安全作为组织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构建了一个组织安全保障的过程模型。针对当前信息安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智能化的组织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DVS系统硬实时周期任务动态调度算法
吴琦, 熊光泽, 廖勇
2007, 36(5): 842-845.
摘要:
与实时任务的可调度分析不同,实时DVS调度在保证任务截止时间限制同时,还要关注任务执行的处理器功耗。功耗研究一段时间的累积效果,传统基于最坏执行时间的任务调度模型不能满足实时DVS调度需要。该文采用实际执行时间(AET)概率分布建立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利用随机分析的方法分析AET分布对实时DVS调度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平均执行时间的实时DVS动态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任务具有不同AET分布情况下可保持稳定的功耗性能。
一种容错实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
陈筠, 桑楠, 熊光泽
2007, 36(5): 846-849.
摘要:
为满足对安全关键领域日益增长的可靠性需求,通过对容错关键技术和多处理器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松耦合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双机容错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无缝整合了计算机硬件级、操作系统级、应用级的容错技术,以达到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然后,利用马尔科夫状态图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显著地从整体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一种改进的I-NDMR协议在移动自组网中的应用
秦臻, 王佳昊
2007, 36(5): 850-853.
摘要:
为了降低NDMR协议中由于最短路径优先原则造成的冲突和阻塞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I-NDMR协议。该协议共包含9个状态,选择通信负荷最低的链路作为传输路径。通过修改RREP数据包,为其增加LoadInformation数据段来记录每条路径的负载信息,同时目标节点还会定期发布LOAD_UPDATE报文来定期更新链路负载信息。尽管采用负载均衡策略后传输路径有一定延长,但改进后协议以一定控制开销为代价有效地缓解了网络瓶颈,提高了通信速率。测试结果证明,改进后协议数据传输通信延迟得到了有效降低。
数据链路层停等ARQ协议的最佳帧长近似解
孙翔, 陈松明
2007, 36(5): 854-857.
摘要:
分析了通信信道中起伏噪声和突发噪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推导出了数据帧出错的概率即误帧率与信道误比特率的定量关系。为克服信道噪声引起的帧传送错误,可在数据链路层采用面向连接的协议,以保证向上层用户提供可靠交付服务。其中采用停止等待ARQ协议是最简单的,它适用于许多特定场合。对于该协议,该文详细推导了在信道误比特率较小的情况下的最佳帧长(使数据总传输时间最短)的计算方法及其近似表达式,并分析讨论了该近似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基于PCI总线的DMA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颜建峰, 吴宁
2007, 36(5): 858-861.
摘要:
提出了基于PCI总线接口技术实现DMA数据传输系统的通用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雷达接收机综合测试仪,当雷达接收机工作时,采用DMA方式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稳定地达到70 MB/s,能够有效地采集并保存雷达各种参数,供主机快速进行雷达故障分析与判断。还重点介绍了数据传输系统中基于PCI总线的接口电路设计及基于WDM的PCI DMA驱动程序的开发。
通信与信息工程
导体平台上线天线问题的MoM-PO分析
阙肖峰, 聂在平
2007, 36(5): 862-865.
摘要:
采用高低频混合技术的混合矩量法-物理光学法(MoM-PO)分析导体平台上的线天线问题;天线与平台上不规则区域采用MoM分析,平台其他部分用PO方法计算。研究了MoM区的选择对计算精度和内存需求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考虑PO区域单元间互耦的迭代方法,以此改善PO近似带来的计算误差。分析了典型载体平台上线天线问题,研究了载体上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传统MoM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二维局部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
陈涌频, 胡俊, 聂在平, 林云
2007, 36(5): 866-868,879.
摘要:
将一种新型的近似迭代技术——局部迭代融合到二维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形成二维局部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用于二维电磁散射问题的快速计算。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等同于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因此可用于电大尺寸问题的求解。由于其格林函数直接基于索末菲尔德积分,具有可以直接推广到分层媒质问题的优势。利用局部迭代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减小数字阵雷达非线性相关的方法
刘波, 韩春林, 何子述
2007, 36(5): 869-871.
摘要:
对非线性阵列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去相关技术来提高数字阵瞬时动态范围。该方法主要在接收机中利用了方向相反的两级相移,第一级在接收机前端,第二级在数字部分。理论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地去相关杂散、互调失真等各种非线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瞬时动态范围。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实时校准算法
王波, 王灿林, 李冬
2007, 36(5): 872-875.
摘要:
雷达组网融合多雷达的观测数据,可监视大范围的空中态势。但是首先要解决各雷达的系统偏差校准问题,雷达组网才能发挥效能。传统的雷达组网校准技术多基于固定雷达站给出,没有考虑姿态角及其偏差对校准的影响,因此不适合机动雷达偏差校准。该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系统偏差和量测之间近似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实时机动雷达系统偏差校准算法。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对机载雷达的系统偏差和姿态角偏差进行实时估计。
博弈论应用于干扰效果动态评估的研究
黄玉川, 饶妮妮, 刘永红, 刘斌
2007, 36(5): 876-879.
摘要:
运用博弈论思想,研究了雷达对抗中干扰效果的动态评估问题。把干扰效果作为博弈盈利函数,从时间、空间、频率、能量四个方面对干扰效果进行了定量描述,给出了干扰效果的综合评估算法,从而建立了电子对抗博弈策略矩阵模型,提出了遮盖性干扰动态效果评估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运用这种方法对雷达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博弈论运用于干扰效果评估,适应了现代电子对抗的特点,可以有效、可靠地对遮盖性干扰效果进行动态评估。
双负介质覆盖导体球宽带散射特性分析
王茂琰, 徐军, 魏兵, 葛德彪
2007, 36(5): 880-882.
摘要:
从双负介质的本构关系出发,给出了描述双负介质场与流的微分方程组,将其离散得到用于FDTD计算的三维递推表达式。与文献[5]结果对比并验证了本文该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导体球覆盖双负介质或等离子体时的电磁散射。计算表明:由于模拟的双负介质是匹配介质,其吸波性能要明显地优于等离子体的;适当选取双负介质参数,可以使双负介质包层有效地减小目标的雷达回波。
一种新型宽带微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高向军, 王光明, 朱莉, 梁建刚
2007, 36(5): 883-885,895.
摘要:
在传统结构微带缝隙天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叉状分支共面波导馈电的宽带微带矩形缝隙天线。在保证共面波导特性阻抗始终为100Ω的前提下,通过调整馈电结构中主臂和分支的尺寸以及槽线宽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匹配。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该新型宽带微带矩形缝隙天线工作于7.00 GHz时,匹配带宽达到了67.60%,电压驻波比小于2。
基于E-PASTd的盲扩频码序列估计算法
吕明, 张红波, 唐斌
2007, 36(5): 886-888.
摘要:
针对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扩频码盲估计问题,改进了特征分解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的PN码恢复算法。该算法由两个主特征向量估计非同步延迟值,结合利用压缩投影近似子空间跟踪技术的快速收敛特性提取主分量,避免了对自相关矩阵的直接特征分解运算。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降低了数据的存储量,易于硬件实现,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性能优于已有的梯度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
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因素分析
邓科, 王秉中, 王旭, 幺周石, 胡渝
2007, 36(5): 889-891.
摘要:
根据电磁场模场匹配理论,分析了影响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因素。通过优化耦合透镜相对孔径,可以实现较高效率的耦合。理论计算表明,当透镜相对孔径分别为0.203和0.211时,1 310 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2.54%,1 550 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2.69%。当对准出现偏差时,耦合效率下降,对准偏差与耦合效率关系曲线与光纤端面光场分布曲线相似,工程上可方便地加以计算。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和结果,测得最大耦合效率为61%。
高密度WLAN环境下动态频率选择算法的研究
徐雅静, 闫晓东, 徐惠民
2007, 36(5): 892-895.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频率选择算法,该算法基于DCF机制,不改变原有IEEE 802.11b的MAC层协议。算法定义了一个信道质量参数用来评估自身干扰情况,通过周期性的检测信道状态,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参数,动态分配频率资源,在现有的信道资源下提升系统容量。给出了算法处理过程的描述以及相关参数,并以IEEE 802.11b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在高密度、负载不均衡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OFDM系统中新的同步与信道联合估计算法
赵丹, 于全
2007, 36(5): 896-899.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OFDM同步与信道联合跟踪算法。该算法提取出信道估计结果中包含的同步信息用于实现同步估计,并利用同步估计结果对信道估计结果进行修正,使其尽量逼近真实信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信噪比较大时可以获得较高的估计性能,具有计算量小和实现简单的优点。适当增加块长具有更强的抑制噪声的能力,但却减弱了信道的时变跟踪能力,因此块长的选择必须权衡考虑。
一种抑制OCDMA系统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李月卉, 安晓强
2007, 36(5): 900-902,914.
摘要:
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会产生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该文通过对采用严格最佳(,,1) F k光正交码的单极性光CDMA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光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的量化表达式。数值结果表明:光纤信道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会导致系统性能明显下降,因此,色散补偿技术必不可少。不同于传统的色散补偿方案,该文提出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搭配色散补偿光纤(DCF)的新方案,在进行色散补偿的同时,尽可能弱化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
DRM系统中OFDM模块的高效实现
何苗, 董在望, 徐淑正
2007, 36(5): 903-906.
摘要:
结合世界性数字广播(Digital Radio Mondiale,DRM)系统具有多种鲁棒性模式和带宽占用模式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DRM系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与其他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相比较,这种通用长度N的同址、顺序素因子算法点数选取灵活,运算精度高,可以实现同址、顺序运算,因此其存储量和数据传递次数少,运算量小,运算速度快,且程序结构规整,利于软、硬件实现。该算法也可用于其他采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系统。
信号相关性与DOA估计
熊波, 李国林, 尚雅玲, 高云剑
2007, 36(5): 907-910.
摘要:
窄带波达方向(DOA)估计模型中,相干信号的问题很容易引起混淆。一些文献简单地认为频率不同的信号是不相干的,而频率相同的信号就是相干信号。因此,在建立不相干信号的DOA估计模型时,采用不同中心频率的信号,而使用的方向矩阵却采用同一个信号频率,该文提出,当信号中心频率不同时,应采用各自相应的频率来建立方向矩阵。其DOA估计应采用宽带信号的DOA估计方法,也就是应该对不同的频率进行聚焦。而采用同一个频率来建立的方向矩阵恰好同聚焦后的信号模型相同,因此,其估计结果也就是正确的。但这样的信号模型与事实并不相符。该文严格按照相干信号的定义证明了只有频率和初始相位都相同的窄带信号才是相干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一点。
协同分集下AF与DF比较
刘威鑫, 张忠培, 李少谦, 张严
2007, 36(5): 911-914.
摘要:
在慢衰落信道中,协同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方式,其本质是利用分布用户的单天线形成一个虚拟的多天线系统,即形成虚拟MIMO。在其协同方式中,有AF模式和DF模式(编码协同是DF模式的一种特殊情况)。该文针对AF与DF两种基本协同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在对称信道和非对称信道下进行了系统的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AF模式相对于DF模式有较大的优势是因为AF模式较DF模式有较大的阵列增益,虽然两者有相同的分集增益,但DF有更大的灵活性。
拉伸技术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
任诚, 唐普英, 方峻
2007, 36(5): 915-917.
摘要: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类新型进化算法,为提高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复杂问题全局最优解的探测能力,该文引入一种基于拉伸技术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把它应用到CDMA通信系统中抗干扰关键技术——多用户检测中,提出了基于拉伸粒子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器在误码率性能、抗远近效应和增加系统容量方面的性能较之其他的检测器均有明显的提高。
一种新的波达估计方法
靳天玉, 吕振肃, 吕鑫
2007, 36(5): 918-920.
摘要: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波达角估计算法,研究了等距线阵和圆阵的特点,指出其存在关于横轴镜像对称信号源的空间模糊性,利用等距T型阵克服了这一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训练序列波角达估计新算法,新算法基于如下假设:各个信号源的训练序列互相正交,并且各个信号源都是幅度为1的恒模信号。该文给出了新算法的数学推导过程,得到一个简单的波达角估计公式。应用Matlab对新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地估计波达方向。
物理电子学
注-波互作用中的功率流隐含信息分析
雷朝军, 喻胜, 鄢然, 刘迎辉, 黄勇
2007, 36(5): 921-923.
摘要:
该文从功率流观察指令入手,对粒子PIC模拟软件中表征输出功率的曲线图的物理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功率流密度——坡印亭矢量S的复数表达式,分析了PIC模拟软件中功率流密度与真实功率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在PIC模拟过程中,在不同抽向位置观察到的功率流曲线图不同的现象。并以8 mm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的非线性互作用模拟为例,对其输出功率和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PIC模拟中功率流曲线图的内涵及输出功率的正确读取方法。
超宽带电脉冲的慢衰减特性
杨瑜, 杨宏春, 孙云卿
2007, 36(5): 924-926.
摘要:
在瞬态激励下,通过有限尺寸的天线辐射到远端的电磁能量可以比通常的按距离二次方衰减规律更慢。根据电磁理论,给出了平面圆形单元辐射器在亚纳秒高斯脉冲激励条件下,轴线能量传播特性的解析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结果。按照均匀电流分布模型,将平面圆形单元辐射器的轴线辐射分为不衰减段、慢衰减段和快衰减段三部分。通过实验,直接验证了电磁波的慢衰减特性,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能较好符合。
虚火花放电初始过程的PIC模拟
张红卫, 蒙林, 鄢杨, 于新华, 胡庆
2007, 36(5): 927-930.
摘要:
比较了两种计算气体放电的模型——流体模型和PIC模型。利用PIC方法对虚火花放电初始放电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揭示了三个放电阶段电离增长的特点。对不同的气压和阴极孔径下虚阳极的形成时间和传播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较高的气压和较大的阴极孔径能够加速虚阳极的形成,并加快向空心阴极扩展速度。研究了较高气压和低气压下空心阴极效应在形成虚阳极过程中的作用。在低气压下,空心阴极效应在起始放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流动相似律在气流式倾角传感器中的应用
郑永红, 彭世, 黄小丽, 靳映霞
2007, 36(5): 931-934.
摘要:
气流式惯性传感器因其独特的优点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环境温度不可避免地对气流式传感器性能有影响,会产生严重的温度漂移。它不仅局限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影响了传感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时气流式倾角传感器腔体内的流场变化,分析了流场变化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机理,并利用相似理论讨论了一种新的消除环境温度影响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设计的补偿电路改变热源温度使流场保持相似来消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自动化技术
测量数据的信息熵与测量误差熵研究
童玲, 陈光礻禹, 吕文
2007, 36(5): 935-937.
摘要:
以Shannon信息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测量过程的物理机制和被测量与测量结果的映射关系,建立被测量、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的信息论数学模型。研究了用信息集合和信息熵模型表征测量数据不确定度、被测量值和测量结果的方法,以及被测量信息熵、测量误差熵和测量结果信息熵的内涵、相互关系和求解方法。并推导了典型分布下传统的不确定度理论中的不确定度、置信系数与测量信息论中信息熵的数学关系,为从传统不确定度理论到测量信息论的数据处理方法过渡做了一些前期预研。
基于时空神经网络增强数字示波器功能的研究
袁继敏, 李小玲, 古天祥
2007, 36(5): 938-941.
摘要:
运用时空神经网络时域和空域模式识别方法给数字示波器增加AM调制信号测量功能。选择Elman神经网络结构,采用反向传播网络训练函数traingdx和learnbcf函数的算法,实现了AM调制信号检波的功能。同时,增加输出反馈回隐层的连接和延迟,采用附加动量因子的梯度下降权值/阀值学习算法改进神经网络。改进的网络学习速度快,逼近精度高,输出既没有振荡,也不产生纹波;并且网络适应性好,测量的鲁棒性高,要求采集信号周期少;方法新颖,运算量小,计算误差小,添加到数字示波器函数中,实现了示波器测量AM调制信号的功能。
RC串联电路的随机共振
蒋世奇, 郭锋, 周玉荣, 古天祥
2007, 36(5): 942-944.
摘要:
研究了时间常数受非对称双值色噪声扰动的RC串联电路的随机共振现象。利用随机平均法和Shapiro-Loginov公式,得到了平均输出幅度增益的精确表达式。分析表明,平均输出幅度增益是噪声的强度、自相关率和非对称性参数的非单调函数,适当的噪声参数和系统参数可以使平均输出幅度增益取得最小值,输出幅度增益关于噪声非对称性和相关速率的函数的最小值不随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纳米VO2/PEDT复合膜的制备及阻温特性的研究
王波, 叶芸, 曾红娟, 吴志明, 蒋亚东
2007, 36(5): 945-947.
摘要:
将纳米VO2粉体与聚3,4-乙撑二氧噻吩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负电阻温度系数特性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计算复合膜简化模型的等效电阻网络,结果表明串联电阻结构有利于复合膜表现出高电阻相二氧化钒的电阻温度特性。同时,由于掺杂过的VO2粉体相和聚3,4-乙撑二氧噻吩导电聚合物相的共同作用,这种复合膜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量可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最后,给出了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结构。
半连续Ag纳米薄膜显微图像的多重分形谱研究
张德祥, 高清维, 钟维年, 陈军宁
2007, 36(5): 948-951.
摘要:
多重分形谱是分形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数学概念,也是分形理论应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多重分形谱主要用来描述物理量不均匀的随机概率分布,通过对半连续Ag纳米薄膜显微图像结构形貌的分析和处理,以及通过薄膜显微图像多灰度概率测度进行多重分形谱分析,用多重分形谱描述随薄膜厚度变化的Ag颗粒的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多重分形谱是一种有意义的表征参数,能够从多分形角度对薄膜中Ag厚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性和尺寸分布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和解释。
基于ZnO/金刚石/Si结构的瑞利波频散特性计算
董加和, 杨成韬, 郑泽渔, 李健雄, 张树人
2007, 36(5): 952-954,968.
摘要:
结合声表面波的基本理论和递归刚度矩阵法,通过将瑞利波从声表面波中分离,推导出基于ZNO/金刚石/Si结构的有效介电常数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编制出相应程序,计算得到瑞利波的相速度和机电耦合系数频散曲线。该频散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能很好地反映出瑞利波的频散特性。本文从解基本的波动方程理论出发,得到了三层结构的有效介电常数数学模型,并且将其程序化,最终得到了声表面波器件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参数,为多层薄膜器件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光电学工程与应用
ITO表面改性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黎威志, 季兴桥, 阳秀, 钟志有, 蒋亚东
2007, 36(5): 955-957,961.
摘要:
采用乙醇、氧等离子、NaOH、浓硫酸分别对氧化铟锡薄膜进行了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试仪对处理后薄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及表面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浓硫酸和NaOH处理后的氧化铟锡薄膜表面具有较低的粗糙度、较小的表面颗粒半径、较低的碳污染以及较高的表面能;另外,以不同材料处理的氧化铟锡基片为阳极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了双层结构发光器件ITO/NPB/AlQ/Mg:Ag/Ag,并对器件的电流-电压(J-V)、亮度-电压(B-V)特性以及效率(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处理基片做制备器件性能最差,而经浓硫酸、NaOH处理后的氧化铟锡基片所制备的双层器件的光电性能优于氧等离子处理,其启亮电压更低,发光亮度及效率更高。
空穴传输层厚度对OLED性能的影响
阳秀, 黎威志, 钟志有, 蒋亚东
2007, 36(5): 958-961.
摘要:
该文采用聚乙烯基咔唑(PVK)作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VK (0~60nm)/Alq3(60 nm)/Mg:Ag/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发光亮度特性,研究了空穴传输层厚度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的影响,优化了器件功能层的厚度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与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密切相关,当空穴传输层厚度为15 nm时,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具有最低的起亮电压、最高的发光亮度和最大的发光效率。
生物电子学
跨通路实验模式的视觉失匹配负波研究
曾敏, 赖永秀, 任鹏, 邱丽君, 尧德中
2007, 36(5): 962-964.
摘要:
采用视听觉的跨通路刺激实验模式,通过对ERP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在非注意条件下,顶叶和颞叶的负电位波形不规则,且一致性差;而额叶及枕叶(接近视觉初级投射区)均出现了较明显的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其潜伏期范围在140~170 ms之间,存在通道特异性,与听觉MMN类似。据此得出: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应该是由视觉通路痕迹产生的视觉MMN;视觉早期偏差相关负成分的源有两个,一个位于额叶,另一个位于初级视皮层所在的枕叶处。
电子机械工程
MEMS器件平板运动空气阻尼研究
朱应敏, 贾建援, 樊康旗
2007, 36(5): 965-968.
摘要: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平行板间的气膜阻尼问题,通过将平板沿垂直方向的位移运动方程展开为傅里叶级数,得到了微平面机构所受的空气阻尼力和阻尼系数的解析公式。结果表明,空气阻尼系数近似与两平板间气隙厚度的三次方成反比。通过对微加速度开关质量块工作时所受的空气阻尼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该开关的阻尼系数在工作过程中为变阻尼的结论,并分析了空气阻尼系数对于开关性能的影响。
基于JAAS和J2EE Web容器的验证与授权
姜伟, 杜平安, 李磊
2007, 36(5): 969-972.
摘要:
在Borland应用服务器的基础上,使用JAAS与J2EE Web容器内在的安全机制,并借助Oracle数据库的用户验证,实现了Web应用中对用户的验证和授权。把用户能访问到的资源控制到页面级,将开发阶段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转移到部署阶段,实现了应用逻辑与安全逻辑的彻底分离。实践表明,使用JAAS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开发效率,而Web容器提供的验证与授权可以很好地和数据库安全域相结合。
金属板材拉深智能化控制系统
杨嵩, 赵军, 马瑞, 苏春建
2007, 36(5): 973-976.
摘要:
运用能量法,建立了板材拉深过程完整的力学模型。针对板材拉深成形中起皱和破裂的具体情况,定量分析了板材起皱和破裂的失稳判据。确定板材成形的压边力三极限,并推导出板材成形的优化压边力控制规律。运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板材材料性能参数的实时识别和压边力优化曲线的实时预测。利用LabVIEW软件编译了智能控制系统程序,采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产品,建立板材智能化拉深控制系统,实现板材成形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