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跃峰, 姜其畅, 马紫微, 贾明理, 苏振, 孙慧霞.
PCB中耐高温有机可焊保护剂成膜机理及性能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4): 487-494.
doi: 10.12178/1001-0548.2023256
|
[2] |
袁柳, 张玮奇, 王家棋, 张瀚文, 王延良, 蒋亚东, 太惠玲.
短波红外有机光探测材料的发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5): 655-671.
doi: 10.12178/1001-0548.2024177
|
[3] |
罗海燕, 李世彬, 王文武.
微结构硅基光电二极管的近红外响应特性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6): 830-834.
doi: 10.12178/1001-0548.2022227
|
[4] |
田东斌, 潘齐凤, 张选红, 马建华, 刘桥, 杨邦朝.
高压有机片式钽电容器高温可靠性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5): 761-76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5.019
|
[5] |
谢光忠, 吴寸雪, 蒋亚东, 太惠玲, 苏元捷, 杜晓松.
有机薄膜晶体管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4): 664-67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4.019
|
[6] |
李理, 张勇, 赵伟, 钟伟, 刘双, 卢秋全, 徐锐敏.
基于二极管三维模型的太赫兹倍频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369-37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3.009
|
[7] |
马奎, 杨发顺, 傅兴华.
基于超结结构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1): 134-13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1.023
|
[8] |
徐洁, 李青, 林慧, 王洪.
MoO3源漏电极缓冲层对有机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941-94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24
|
[9] |
杨浩, 裴蕾, 李昌顺, 杨梅.
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玻璃瓶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875-88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11
|
[10] |
文尚胜, 王保争, 牛晶华, 李爱源.
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 307-31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2.030
|
[11] |
蒋亚东, 陈璇, 太惠玲, 谢光忠, 杜晓松.
掺杂剂对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氨敏特性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773-776.
|
[12] |
于军胜, 李璐,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李伟.
ADN掺杂的高效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457-459.
|
[13] |
李璐, 于军胜,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使用AlQ的高效率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782-784.
|
[14] |
于军胜, 李青, 娄双玲, 李璐, 黎威志, 蒋亚东.
TPBTSi配合物的绿色有机发光器件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4): 618-620.
|
[15] |
阳秀, 黎威志, 钟志有, 蒋亚东.
空穴传输层厚度对OLED性能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958-961.
|
[16] |
黎威志, 季兴桥, 阳秀, 钟志有, 蒋亚东.
ITO表面改性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955-957,961.
|
[17] |
周英, 邓宏, 李燕, 程珍娟.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薄膜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823-825,828.
|
[18] |
王涛, 蒋亚东, 黎威智.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交流驱动电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64-267.
|
[19] |
李元勋, 唐先忠, 韩莉坤.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合成工艺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6): 843-845.
|
[20] |
刘大刚, 祝大军, 刘盛纲.
爆炸式发射二极管的粒子模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481-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