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逸飞, 涂晓东, 许都, 王颢钢, 谢军, 蒋体钢.
时间触发以太网与时间敏感网络时钟同步失效对比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5): 718-727.
doi: 10.12178/1001-0548.2022223
|
[2] |
李海林, 贾瑞颖, 谭观音.
基于K-Shape的时间序列模糊分类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6): 899-906.
doi: 10.12178/1001-0548.2020380
|
[3] |
刘涛, 田书林, 叶笠, 郭连平.
频率交织ADC系统中的误差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5): 734-74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5.012
|
[4] |
刘涛, 连可, 叶笠, 田书林.
正交型频率交替采样与重构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6): 858-86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6.009
|
[5] |
周渭, 葛肖霞, 李智奇, 董绍锋, 刘海东.
数字化处理中的两种量化现象及其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4): 487-49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4.002
|
[6] |
白丽娜, 刘海东, 葛肖霞, 翟鸿启, 周渭.
晶体振荡器输出的精密频率改正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1): 58-6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1.010
|
[7] |
黄姝娟, 刘白林, 张雅, 茹媛.
时间/事件触发的安全关键系统调度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3): 631-63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3.025
|
[8] |
田园, 雷霞, 肖悦, 李少谦.
存在大频偏时的时间频率同步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2): 212-21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2.008
|
[9] |
丁帅, 王秉中, 欧海燕, 赵德双.
电磁信号时间反演的实现方法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5): 711-71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5.015
|
[10] |
王云, 陈培, 杨颖, 陈杰.
GNSS接收机最优中频积累时间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21-2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05
|
[11] |
窦丽华, 董领逊, 张娟, 冯贺平.
含间隙系统的约束时间最优预测控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962-96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14
|
[12] |
刘鲁源, 王晓欣, 马津艳.
时间触发CAN总线系统的建模与性能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632-635.
|
[13] |
徐雅静, 闫晓东, 徐惠民.
高密度WLAN环境下动态频率选择算法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892-895.
|
[14] |
周巧临, 傅彦.
科学数据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60-1263.
|
[15] |
古军, 詹惠琴, 习友宝.
时间间隔测量的双扩展内插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04-207.
|
[16] |
魏瑛源, 唐应辉.
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的推广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3): 426-428.
|
[17] |
李才良, 毛勇.
以概率p进入M/G/1排队系统的等待时间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71-274.
|
[18] |
王红梅, 李福乐, 李冬梅, 王志华.
一种流水线结构A/D转换器的速度分析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6): 913-916.
|
[19] |
刘进军, 吕幼新, 王洪.
并行ADC采集系统的时间误差测量与校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6): 736-738,758.
|
[20] |
李众立, 王成端.
参数频域识别的最优采样频率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4): 414-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