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大江, 秦臻, 秦志光.
窃听信道下的认证信道容量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4): 579-58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4.017
|
[2] |
廖希, 赵旦峰, 王杨.
两状态LMS信道中LMS系统的近似中断性能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333-33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3.003
|
[3] |
谢先斌, 郭伟.
认知通信机会容量最大化的信道分配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1): 17-2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1.003
|
[4] |
屈晓旭, 王殊, 娄景艺.
瑞利衰落信道下NNC-DFH接收机抗PBNJ性能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836-84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04
|
[5] |
景振海, 白宝明, 马啸.
干扰信道中容量可达的率分裂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6): 855-85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6.009
|
[6] |
覃琴, 曾志民, 张天魁, 张从青.
动态多中继协同节点选择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4): 505-50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4.005
|
[7] |
王杰令, 刘祖军, 杨宏, 易克初.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RAKE合并接收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5): 662-66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5.003
|
[8] |
张然然, 杨爱敏, 刘思杨, 刘元安.
不精确信道状态信息下的自适应调制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345-34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07
|
[9] |
肖海林, 欧阳缮, 聂在平, 李忻.
天线互耦对室内MIMO无线信道容量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4): 493-49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4.004
|
[10] |
胡剑浩, 杨凤, 熊兴中.
交织多址接入系统信道容量证明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4): 481-48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4.001
|
[11] |
雷维嘉, 谢显中, 李广军.
利用信道编码实现时间分集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35-38.
|
[12] |
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 程郁凡.
瑞利衰落信道下差分跳频同步多用户性能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06-209.
|
[13] |
伍裕江, 聂在平.
应用互耦补偿的多天线无线系统容量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188-190,296.
|
[14] |
陈欣捷, 仇润鹤.
影响MIMO系统信道容量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50-53.
|
[15] |
肖海林, 聂在平, 杨仕文.
衰落信道下的多天线最佳信道容量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11-13.
|
[16] |
王传丹, 张忠培, 符初生.
MIMO信道自适应迭代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6): 751-754.
|
[17] |
李忻, 聂在平, 伍裕江.
移动性对MIMO无线信道性能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5): 503-506.
|
[18] |
韩冰, 高西奇, 尤肖虎.
接收分集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08-611.
|
[19] |
李光球.
瑞利衰落信道Turbo码的精确性能上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4): 355-358.
|
[20] |
李光球, 许强.
瑞利衰落信道多分辨率64QAM的性能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36-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