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勇, 蔡志平.
一种基于信息论模型的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2): 267-27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2.017
|
[2] |
杨晓明, 张翔, 王佳昊, 吴劲, 秦志光.
基于有限自动机的RFID入侵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775-78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25
|
[3] |
彭云峰, 何模雄, 隆克平.
入侵检测灰色空间模型及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53-45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5
|
[4] |
武斌, 杨义先, 郑康锋.
入侵检测中基于序列模式的告警关联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415-41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23
|
[5] |
于泠, 陈波.
入侵数据特征并行选择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66-269.
|
[6] |
刘贵松, 王晓彬.
采用自适应GHA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41-1244.
|
[7] |
陈振国, 李冬艳.
运用核Fisher鉴别分析和MPM分类器的入侵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92-1194.
|
[8] |
郑君杰, 肖军模, 刘志华, 王晓蕾, 王宏涛.
基于Honeypot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57-259.
|
[9] |
李军, 郝玉洁, 刘乃琦, 罗大光.
免疫系统的主组织相容复杂性及其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4): 538-541.
|
[10] |
彭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108-110,136.
|
[11] |
程永新, 许家珆, 陈科.
一种新型入侵检测模型及其检测器生成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35-238.
|
[12] |
陈波, 于泠.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服务器预警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3): 343-346.
|
[13] |
陈波, 于泠, 肖军模.
SA算法在基于模型推理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1): 36-39.
|
[14] |
陈雷霆, 张亮.
人工免疫机制在木马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2): 221-224.
|
[15] |
杨挺, 罗光春.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修复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5): 634-637.
|
[16] |
刘碧森, 钟守铭.
基于RST和SVM的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533-536.
|
[17] |
罗光春, 卢显良, 张骏, 李炯.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1): 71-74.
|
[18] |
黄羽, 黄迪明, 何险峰, 武明.
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79-682.
|
[19] |
周海刚, 肖军模.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83-686.
|
[20] |
陈霖.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188-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