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

武畅 李玉柏 彭启琮 柴松 杨中明

武畅, 李玉柏, 彭启琮, 柴松, 杨中明.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645-648.
引用本文: 武畅, 李玉柏, 彭启琮, 柴松, 杨中明.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645-648.
WU Chang, LI Yu-bai, PENG Qi-cong, CHAI Song, YANG Zhong-ming. Design of a Customized Arbitral Priority NOC Router[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8, 37(5): 645-648.
Citation: WU Chang, LI Yu-bai, PENG Qi-cong, CHAI Song, YANG Zhong-ming. Design of a Customized Arbitral Priority NOC Router[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8, 37(5): 645-648.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503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武畅(1979-),男,博士生,主要从事片上网络技术、实时信号处理和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N929

Design of a Customized Arbitral Priority NOC Router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34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4
  • PDF下载量:  8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11-13
  • 修回日期:  2008-03-19
  • 刊出日期:  2008-10-15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5031)

    作者简介:

    武畅(1979-),男,博士生,主要从事片上网络技术、实时信号处理和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N929

摘要: 针对片上网络(NOC)具体应用中各个IP之间出现不同的通信情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该节点采用基于Lottery算法的仲裁机制,取代了目前NOC路由节点中广泛采用的轮询调度(RR)仲裁机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通信状况来设定仲裁响应的优先程度。在NOC路由节点中,设计了内部TUM (时间单元复用)的传输机制来解决不同输入口竞争同一输出口所带来的节点内部阻塞问题,使得即使在有多个端口竞争同一端口的情况下,路由节点仍然能保证输入的数据包和进入输出缓冲的数据包数量上的一致,大大提高了路由节点的处理性能。

English Abstract

武畅, 李玉柏, 彭启琮, 柴松, 杨中明.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645-648.
引用本文: 武畅, 李玉柏, 彭启琮, 柴松, 杨中明. 可设置仲裁优先程度的NOC路由节点设计[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645-648.
WU Chang, LI Yu-bai, PENG Qi-cong, CHAI Song, YANG Zhong-ming. Design of a Customized Arbitral Priority NOC Router[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8, 37(5): 645-648.
Citation: WU Chang, LI Yu-bai, PENG Qi-cong, CHAI Song, YANG Zhong-ming. Design of a Customized Arbitral Priority NOC Router[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8, 37(5): 645-64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