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朝阳, 李贵杰, 彭忠明, 黄洪钟.
基于证据理论和代理模型的QMU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1): 66-7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1.010
|
[2] |
刘韵婷, 井元伟, 张嗣瀛.
基于量化信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声源定位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4): 530-53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4.009
|
[3] |
郭贤生, 陆浩然, 王建军, 李会勇.
基于证据理论的群指纹融合室内定位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5): 654-659, 66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5.003
|
[4] |
李君科, 郭兵, 沈艳, 李德光, 黄彦辉, 戚正伟.
GPU内置传感器的功耗数据矫正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2): 282-287.
|
[5] |
郭韧, 陈福集, 程小刚.
基于NP证据加密的可撤销广播加密方案构建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6): 969-97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6.016
|
[6] |
闫涛, 赵文俊, 胡秀洁, 宋家友.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392-39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3.013
|
[7] |
杨珺, 马秦生, 王敏, 曹阳.
网络取证隐马尔可夫模型证据融合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3): 350-35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3.006
|
[8] |
荣健, 乔文钊.
基于模糊神经系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3): 376-378,424.
|
[9] |
余静, 杨红雨, 马博敏, 杜冬, 邓兵.
证据理论在机场动态容量预测模型中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141-14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32
|
[10] |
马义德, 林冬梅, 王兆滨, 张北斗, 高清祥.
PCNN与粗集理论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4): 485-48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4.002
|
[11] |
袁晓光, 杨万海, 史林.
应用免疫策略的多传感器决策融合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1): 117-121.
|
[12] |
王航宇, 李鹏, 张泉.
多平台协同跟踪中的传感器分配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74-76.
|
[13] |
刘晓明, 王录涛.
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引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309-312.
|
[14] |
关欣, 孙晓明, 何友.
一种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30-32,56.
|
[15] |
罗光春, 卢显良, 张骏, 李炯.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1): 71-74.
|
[16] |
袁丁, 范平志.
电子证据与反拒认协议及形式化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5): 531-534.
|
[17] |
杨晓梅, 李德玉, 汪天富, 郑昌琼.
权值反馈的多干扰频域自适应滤波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2): 137-141.
|
[18] |
陈艳琴, 罗大庸.
多信息融合技术及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61-664,668.
|
[19] |
郑伟强, 赵志钦, 黄顺吉.
合成孔径雷达极坐标数据编码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1): 21-23.
|
[20] |
王光泰, 周先敏, 徐继麟.
多传感器信息最优融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5): 465-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