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永, 蒋丰源, 詹芝贤.
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的高速铁路OFDM信道估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4): 512-522.
doi: 10.12178/1001-0548.2022205
|
[2] |
胡泽林, 叶启彬, 黄驿轩, 胡苏.
基于频分多址的多用户OFDM通信雷达一体化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2): 196-202.
doi: 10.12178/1001-0548.2022359
|
[3] |
周牧, 张巧, 田增山, 蒲巧林, 李玲霞.
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WLAN室内用户运动地图构建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2): 240-245.
|
[4] |
张星, 胡剑浩, 朱中梁, 袁苑.
基于循环谱的OFDM混叠信号符号速率盲估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6): 818-82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6.004
|
[5] |
罗亚松, 胡洪宁, 刘忠, 胡生亮, 张建强.
基于OFDM信号的自适应水声信道估计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678-68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08
|
[6] |
刘光辉, 文武, 李宏亮, 朱维乐.
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信道冲激响应检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2): 209-21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2.006
|
[7] |
廖红舒, 魏平, 李万春.
基于有限长样本数据的信噪比估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364-36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07
|
[8] |
马卓, 杜拴义, 王新梅.
基于加权广义逆OFDM信道估计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1): 36-39,14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1.007
|
[9] |
宁小玲, 刘忠, 刘志坤.
稀疏水声OFDM系统迭代LS自适应信道估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5): 671-67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5.007
|
[10] |
郑济均, 林竞力, 朱维乐.
基于倒谱分析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4): 509-51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4.006
|
[11] |
王军, 李洪宇, 张世昌, 李少谦.
基于修正变换域降噪的NC-OFDM信道估计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5): 639-64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5.022
|
[12] |
陈奎, 徐钊.
OFDM系统二维变换域信道估计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927-93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07
|
[13] |
邱昕, 张浩, 亓中瑞, 刘壹.
CP不足情况下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均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2): 198-20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2.10
|
[14] |
李明奇, 李玉柏, 彭启琮.
导频符号调制方式对OFDM信道估计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1): 25-27.
|
[15] |
王军, 李少谦, 龚树平, 韩川.
变换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1): 40-42.
|
[16] |
张剑, 贺知明.
预编码和子空间跟踪的OFDM信道盲估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6): 848-850,859.
|
[17] |
梁永明, 罗汉文, 陈国础, 黄建国.
MIMO-OFDM系统中改进的RLS信道估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198-201.
|
[18] |
李兵兵, 王雯芳, 葛建明, 张丰华.
新的OFDM系统同步联合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4): 527-529.
|
[19] |
赵丹, 于全.
OFDM系统中新的同步与信道联合估计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896-899.
|
[20] |
韩冰, 高西奇, 尤肖虎.
接收分集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0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