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

张红英 彭启琮

张红英, 彭启琮.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767-769,787.
引用本文: 张红英, 彭启琮.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767-769,787.
ZHANG Hong-ying, PENG Qi-cong. An Improv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Blind Image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 35(5): 767-769,787.
Citation: ZHANG Hong-ying, PENG Qi-cong. An Improv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Blind Image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 35(5): 767-769,787.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红英(1976-),女,博士生,主要从事盲信号与图像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彭启琮(194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张红英(1976-),女,博士生,主要从事盲信号与图像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彭启琮(194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P391

An Improv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Blind Image Restoration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8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9
  • PDF下载量:  13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5-31
  • 刊出日期:  2006-10-15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

    作者简介:

    张红英(1976-),女,博士生,主要从事盲信号与图像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彭启琮(194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张红英(1976-),女,博士生,主要从事盲信号与图像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彭启琮(194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速信号处理与实时信号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DSP技术方面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P391

摘要: 通过分析均匀分布与Cauchy分布的分布机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该算法选择Cauchy分布为随机扰动量来产生状态扰动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对初值的鲁棒性和复原的效果优于基于均匀分布随机扰动量模拟退火盲解卷积算法,提高了收敛到最优解的速度。

English Abstract

张红英, 彭启琮.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767-769,787.
引用本文: 张红英, 彭启琮. 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图像盲复原算法[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767-769,787.
ZHANG Hong-ying, PENG Qi-cong. An Improv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Blind Image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 35(5): 767-769,787.
Citation: ZHANG Hong-ying, PENG Qi-cong. An Improv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Blind Image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 35(5): 767-769,78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