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群, 杨凯, 刘雪山, 张荣飞, 张德威.
谐波补偿式Boost PFC变换器控制策略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2): 234-241.
doi: 10.12178/1001-0548.2021305
|
[2] |
刘宿城, 吴亚伟, 李中鹏, 刘晓东, 方炜.
带母线电压多级补偿的直流微网下垂控制策略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248-254.
doi: 10.12178/1001-0548.2018249
|
[3] |
刘广东.
Padé近似下模拟一般色散媒质的FDTD改进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6): 845-85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6.009
|
[4] |
夏刚, 杜跃明, 楼晓轩, 华赟, 李芳, 沈琦, 王强钢, 周念成.
光伏发电系统不对称故障功率控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5): 694-69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5.010
|
[5] |
周郁明, 靳爱津, 冯德仁.
钒补偿度对SiC光导开关特性影响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937-94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23
|
[6] |
张大兴, 贾建援, 郭永献.
采用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的齿隙摩擦补偿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793-796.
|
[7] |
包伯成, 许建平, 刘中.
开关DC-DC变换器斜坡补偿的稳定性控制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397-400.
|
[8] |
张雅鑫, 祝大军, 贾佳, 刘盛纲.
内开槽螺纹波导冷腔色散特性模拟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4): 561-564.
|
[9] |
吴涛, 唐小宏, 王玲, 肖飞.
色散特性对毫米波频率步进雷达影响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685-688.
|
[10] |
刘頔威, 刘盛纲.
THz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及色散特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417-420.
|
[11] |
韩尧, 秦开宇, 彭启琮.
基于数字补偿的实时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79-81.
|
[12] |
李月卉, 安晓强.
一种抑制OCDMA系统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900-902,914.
|
[13] |
钟洁, 于盛林, 刘守生.
傅里叶描述符法提取DC-DC变换器信号特征值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126-129.
|
[14] |
王玉, 饶妮妮.
基于傅里叶技术快速预测DNA序列编码区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5): 837-840.
|
[15] |
王家祥, 何信.
误差补偿和时滞辨识预测控制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6): 817-820.
|
[16] |
郑光金, 陈福深, 战丽丽, 李纯丹.
级联光纤中色散与自相位调制的相互作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674-677.
|
[17] |
李纯丹, 陈福深, 郑光金.
一种光纤色散监测的改进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686-689.
|
[18] |
王艳芬, 邱昆.
基于FRA的WDM系统中的色散补偿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682-685.
|
[19] |
徐铭, 蒲涛, 杨淑雯.
三阶色散效应对色散控制孤子传输的影响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3): 228-230,253.
|
[20] |
李中桂, 邱昆, 薛飞, 郑勉.
波分复用系统中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1):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