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奇, 钱伟中, 雷航, 王旭鹏.
基于关键特征增强机制的3D人脸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2): 252-258.
doi: 10.12178/1001-0548.2023012
|
[2] |
龚勋, 周炀.
面向低质量数据的3D人脸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1): 43-51.
doi: 10.12178/1001-0548.2020321
|
[3] |
周书田, 颜信, 谢镇汕.
视频人脸识别中高效分解卷积与时间金字塔网络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2): 231-235.
doi: 10.12178/1001-0548.2020319
|
[4] |
周书田, 颜信, 谢镇汕.
一种增强人脸识别模型训练稳定性的损失函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1): 59-62.
doi: 10.12178/1001-0548.2020226
|
[5] |
吴斌, 王利龙, 邵延华.
改进双向二维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6): 904-909, 92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6.015
|
[6] |
张良, 李玉, 刘婷婷, 郝凯锋.
融合小波和LBP-GD特征的人脸表情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5): 654-65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5.003
|
[7] |
赵继东, 李晶晶, 鲁珂, 吴跃.
一种鲁棒的多态人脸识别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2): 278-28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2.020
|
[8] |
雷刚, 蒲亦菲, 张卫华, 周激流.
张量典型相关分析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35-44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2
|
[9] |
蒲晓蓉, 樊科, 黄东.
类内子流形局部间隔对齐的人脸图像判别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6): 915-91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6.023
|
[10] |
琚生根, 周激流, 何坤, 夏欣, 王刚.
频域光照归一化的人脸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1021-102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27
|
[11] |
于雪莲, 刘本永.
最优的核判别分析用于雷达目标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6): 883-885,937.
|
[12] |
刘震, 周明天.
基于核方法的贝叶斯邮件分类网络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587-589,593.
|
[13] |
陈振国, 李冬艳.
运用核Fisher鉴别分析和MPM分类器的入侵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92-1194.
|
[14] |
耿技, 印鉴.
改进的共享型最近邻居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70-72.
|
[15] |
蒲晓蓉, 郑自明, 周伟.
基于子空间投影的残缺人脸图像识别新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08-210,220.
|
[16] |
孙鑫, 刘本永.
基于局部本征谱的人脸识别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493-496.
|
[17] |
金明曦, 武妍.
基于对向传播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5): 573-576.
|
[18] |
尹星云, 王洵, 董兰芳, 万寿红.
用隐马尔可夫模型设计人脸表情识别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725-728.
|
[19] |
黎忠文, 熊光泽.
安全核机制的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1): 62-65.
|
[20] |
汪天富, 郑昌琼, 李德玉.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声医学图像自动分割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4): 36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