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显舟, 杨旭, 吕清刚, 汪渊, 杨锋, 方海, 杨佳琦.
全孔径超宽带宽角扫描有源相控阵天线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4): 530-538.
doi: 10.12178/1001-0548.2022088
|
[2] |
彭逸飞, 涂晓东, 许都, 王颢钢, 谢军, 蒋体钢.
时间触发以太网与时间敏感网络时钟同步失效对比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5): 718-727.
doi: 10.12178/1001-0548.2022223
|
[3] |
黄姝娟, 肖锋, 曹子建.
高利用率集合Sporadic实时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4): 572-579.
doi: 10.12178/1001-0548.2020228
|
[4] |
李文江, 刘强, 张文, 向渝.
时间触发以太网的多域同步方法改进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4): 504-51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4.005
|
[5] |
李龙飞, 史阳春, 王剑峰, 贺占庄.
面向千兆以太网的动态RDMA通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5): 672-67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5.006
|
[6] |
陈卓, 冯钢, 周江.
分层P2P点播系统中优化的带宽资源分配策略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3): 443-44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3.022
|
[7] |
黎海涛, 李艳.
基于贪婪搜索的IEEE 802.16j带宽分配算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653-65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03
|
[8] |
敖志刚, 解文彬, 胡琨, 唐长春, 张康益.
新一代以太网的结构模型和并行传输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5): 773-77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5.025
|
[9] |
吴大鹏, 武穆清, 甄岩, 孙兵.
带有碰撞感知的MANET可用带宽估计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1031-103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29
|
[10] |
李智涛, 徐雅静, 刘利宏, 徐惠民.
IPv6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6): 922-925.
|
[11] |
樊斌, 罗克露, 郭文生.
一种硬实时综合业务以太网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104-107.
|
[12] |
吴援明, 黄际彦.
自相似业务流的有效带宽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3): 328-331.
|
[13] |
崔明雷, 汪学刚.
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实现的雷达远程通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5): 607-610.
|
[14] |
郑万立, 涂晓东, 田永刚.
共享缓存式以太网交换机缓存结构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738-742.
|
[15] |
王东, 邱昆, 王利村.
支持QoS的EPON上行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6): 714-717.
|
[16] |
刘沛莹, 胡钢, 靳颖, 罗洪斌.
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调度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3): 346-348.
|
[17] |
赵金, 陈鸣.
网络非对称链路带宽的测量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4): 404-408.
|
[18] |
郑勇, 周正华, 朱维乐.
HFC上行信道S-CDMA接入的多用户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3): 221-225,235.
|
[19] |
曾清海, 邱昆, 唐明光, 罗正华.
APON系统上行接入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4): 351-355.
|
[20] |
郑朝晖, 邱昆, 邱琪, 宋玉娥.
多路快速以太网信号的复用传输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4): 384-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