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忠宝.
新型支持向量机在风速预测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754-75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21
|
[2] |
彭云峰, 何模雄, 隆克平.
入侵检测灰色空间模型及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53-45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5
|
[3] |
张靖, 何发镁, 邱云.
个性化推荐系统描述文件攻击检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 250-25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2.019
|
[4] |
丁世飞, 齐丙娟, 谭红艳.
支持向量机理论与算法研究综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1): 2-1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1.001
|
[5] |
张雪芹, 顾春华, 吴吉义.
异常检测中支持向量机最优模型选择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4): 559-56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4.017
|
[6] |
何海江, 陈姝.
由排序支持向量机抽取博客文章的摘要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4): 593-59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4.026
|
[7] |
张贤勇, 熊方, 莫智文, 程伟.
程度与精度的逻辑差粗糙集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5): 783-78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5.028
|
[8] |
武斌, 杨义先, 郑康锋.
入侵检测中基于序列模式的告警关联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415-41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23
|
[9] |
向国齐, 严志坚, 黄大贵.
支持向量机替代模型的遗传优化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459-46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34
|
[10] |
胡丹, 肖建, 车畅.
再生核支持向量机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124-127.
|
[11] |
徐图, 罗瑜, 何大可.
多类支持向量机的DDoS攻击检测的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74-277.
|
[12] |
郑君杰, 肖军模, 刘志华, 王晓蕾, 王宏涛.
基于Honeypot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57-259.
|
[13] |
王勇, 许录平.
独立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虹膜识别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583-586.
|
[14] |
张增军, 李向阳, 肖军模.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库推理控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528-530,537.
|
[15] |
刘才铭, 张雁, 赵辉, 彭凌西, 曾金全.
多级免疫检测器集在分布式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79-1182.
|
[16] |
周鸣争, 汪军.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校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42-245.
|
[17] |
彭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108-110,136.
|
[18] |
杨挺, 罗光春.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修复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5): 634-637.
|
[19] |
黄羽, 黄迪明, 何险峰, 武明.
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79-682.
|
[20] |
陈霖.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188-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