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翟社平, 李航, 亢鑫年, 杨锐.
融合强化学习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2): 243-251.
doi: 10.12178/1001-0548.2023107
|
[2] |
罗欣, 陈艳阳, 耿昊天, 许文波, 张民.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文本实体关系抽取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1): 91-99.
doi: 10.12178/1001-0548.2021162
|
[3] |
高远翔, 罗龙, 孙罡.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阶段网络分组路由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2): 200-206.
doi: 10.12178/1001-0548.2021260
|
[4] |
李新民, 尹宝林, 魏李莉, 张晓强.
强化学习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年龄优化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2): 213-218.
doi: 10.12178/1001-0548.2021128
|
[5] |
胡浪涛, 毕松姣, 刘全金, 吴建岚, 杨瑞.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小区NOMA能效优化功率分配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3): 384-391.
doi: 10.12178/1001-0548.2021193
|
[6] |
鲁华祥, 尹世远, 龚国良, 刘毅, 陈刚.
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粒子群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2): 199-206.
doi: 10.12178/1001-0548.2020420
|
[7] |
叶进, 肖庆宇, 陈梓晗, 陈贵豪, 李陶深.
以用户QoE预测值为奖励的视频自适应比特率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2): 236-242.
doi: 10.12178/1001-0548.2020325
|
[8] |
黄山, 黄洪钟, 曾奇, 钱华明.
一种室内高动态环境的机器人定位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3): 382-390.
doi: 10.12178/1001-0548.2021004
|
[9] |
林粤伟.
基于强化学习的LTE与WiFi异构网络共存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3): 375-381.
doi: 10.12178/1001-0548.2019303
|
[10] |
秦爽, 赵冠群, 冯钢.
基于多智体强化学习的接入网络切片动态切换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162-168.
doi: 10.12178/1001-0548.2020049
|
[11] |
谭俊杰, 梁应敞.
面向智能通信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169-181.
doi: 10.12178/1001-0548.2020040
|
[12] |
黄庆东, 石斌宇, 郭民鹏, 袁润芝, 陈晨.
基于Q-learning的分布式自适应拓扑稳定性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262-268.
doi: 10.12178/1001-0548.2019076
|
[13] |
史豪斌, 徐梦.
基于强化学习的旋翼无人机智能追踪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4): 553-55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4.012
|
[14] |
刘霞, 陈勇.
一类具有多种不确定性机器人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1): 61-6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1.010
|
[15] |
刘强, 马家辰, 谢玮, 马立勇.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案例推理方法的多机器人学习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1): 137-14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1.023
|
[16] |
谢昭贤, 黄大贵, 明爱国, 李智军, 下条诚.
基于同时发射声纳环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309-311,321.
|
[17] |
万永伦, 丁杰雄.
一种机器人寻线控制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1): 47-50.
|
[18] |
范守文, 徐礼钜, 甘泉.
二重八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工作空间解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2): 134-138.
|
[19] |
李小兵.
圆轴孔机器人主动装配方法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1): 49-52.
|
[20] |
谭营, 何振亚, 邓超.
一种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神经网络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31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