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德军, 王娟.
短波小型化软振子对数周期天线设计和实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6): 826-829.
doi: 10.12178/1001-0548.2022180
|
[2] |
王博, 谢军伟, 张晶, 李凡.
脉冲压缩雷达信号的FDA特性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1): 56-63.
doi: 10.12178/1001-0548.2019084
|
[3] |
谭慧, 陈加进, 吴龙文, 卢婷, 杜平安.
多热源相控阵天线微通道冷板拓扑结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1): 150-15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1.022
|
[4] |
娄昊, 张群, 罗迎, 陈怡君, 何其芳.
天线孔径动态分割下的雷达一体化系统资源调度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1): 37-4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1.006
|
[5] |
陈其科, 樊勇, 张永鸿, 宋开军.
用于近程被动成像的3mm波准光介质透镜天线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2): 168-173.
|
[6] |
张振兴, 赵青, 宣银良, 薄勇, 何果.
THz光子晶体天线仿真与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696-69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11
|
[7] |
赵青, 邓祥开, 常兴浩, 赵怿哲, 唐剑明.
钻孔雷达定向天线仿真与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4, 43(5): 691-69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4.05.010
|
[8] |
申家全, 闫怀志.
基于DCT的探地雷达频率波数偏移优化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1): 21-2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1.004
|
[9] |
杨德强, 潘锦, 赵志钦, 聂在平.
适合对称天线的平衡输出高压纳秒级脉冲源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3): 367-36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3.007
|
[10] |
郑文军, 赵志钦, 张薇, 聂在平.
超宽带探地雷达中TRM-SAR成像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3): 363-36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3.006
|
[11] |
樊勇, 徐嘉莉, 周正欧.
前视探地雷达三维合成孔径成像及多视处理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6-1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02
|
[12] |
李廷军, 孔令讲, 周正欧.
探地雷达横向等效变波速SAR成像算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1): 16-2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1.004
|
[13] |
李最雄, 杨涛, 汪万福, 谌文武.
西藏壁画空鼓病害的探地雷达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6): 864-86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6.013
|
[14] |
樊勇, 周正欧, 徐嘉莉.
前视探地雷达波速估计及合成孔径成像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4): 517-52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4.010
|
[15] |
高向军, 王光明, 朱莉, 梁建刚.
一种新型宽带微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5): 883-885,895.
|
[16] |
任冬梅, 刘述章, 王国庆, 陈虎.
8 mm点聚焦透镜天线的工程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3): 328-330.
|
[17] |
荆巍, 邱善勤, 龚耀寰.
适于大阵列天线应用的多相关信号方向估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1): 23-26.
|
[18] |
肖绍球, 王秉中.
基于微遗传算法的微带可重构天线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2): 137-141.
|
[19] |
张立国, 周正欧.
浅地层探地雷达回波倒相的自适应处理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5): 519-522.
|
[20] |
刘华, 何毅, 胡渝.
自动跟瞄10.6 μm光学天线的设计与调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93-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