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鹏, 张嘉颖, 周世杰, 周湘阳.
一种多状态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的优化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1): 92-101.
doi: 10.12178/1001-0548.2022377
|
[2] |
宋勇, 蔡志平.
一种基于信息论模型的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2): 267-27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2.017
|
[3] |
吴亚东, 蒋宏宇, 赵思蕊, 李波.
网络安全数据3D可视化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4): 594-59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4.020
|
[4] |
王晓斌, 冯鲁桥, 杨媛静.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三维人脸匹配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4): 584-58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4.018
|
[5] |
杨珺, 马秦生, 王敏, 曹阳.
网络取证隐马尔可夫模型证据融合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3): 350-35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3.006
|
[6] |
彭云峰, 何模雄, 隆克平.
入侵检测灰色空间模型及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53-45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5
|
[7] |
冷甦鹏, 李勇, 刘科.
无线共享信道退避访问攻击的新型检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5): 644-65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5.023
|
[8] |
于泠, 陈波.
入侵数据特征并行选择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66-269.
|
[9] |
叶李, 王娟, 秦志光.
用灰色优势分析确定网络安全评估指标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95-1197,1252.
|
[10] |
陈振国, 李冬艳.
运用核Fisher鉴别分析和MPM分类器的入侵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92-1194.
|
[11] |
郑君杰, 肖军模, 刘志华, 王晓蕾, 王宏涛.
基于Honeypot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57-259.
|
[12] |
彭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108-110,136.
|
[13] |
程永新, 许家珆, 陈科.
一种新型入侵检测模型及其检测器生成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35-238.
|
[14] |
刘碧森, 钟守铭.
基于RST和SVM的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533-536.
|
[15] |
陈雷霆, 张亮.
人工免疫机制在木马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2): 221-224.
|
[16] |
张选芳.
Internet网络安全的信息过滤模型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3): 270-272.
|
[17] |
张晖, 吴斌, 余张国.
引入模拟退火机制的新型遗传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1): 39-42.
|
[18] |
黄羽, 黄迪明, 何险峰, 武明.
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79-682.
|
[19] |
周海刚, 肖军模.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83-686.
|
[20] |
薛兰, 宋杰, 陈锡明.
一种PVM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1): 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