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朝阳, 陈金木.
基于ECC的SIP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5): 747-755.
doi: 10.12178/1001-0548.2022182
|
[2] |
陈小明, 陈雷, 阎亚龙.
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中不可区分假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验证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4): 482-487.
doi: 10.12178/1001-0548.2022068
|
[3] |
陈兴蜀, 陈敬涵, 邵国林, 曾雪梅.
基于会话流聚合的隐蔽性通信行为检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3): 388-39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3.013
|
[4] |
鲁刚, 聂旭云, 秦志光, 侯川勇.
一种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2): 242-24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2.013
|
[5] |
张兵, 马新新, 志光.
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设计与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3): 425-43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3.021
|
[6] |
董晓丽, 胡予濮, 陈杰.
不可能差分攻击AES中的新密钥筛选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3): 396-40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3.014
|
[7] |
冯涛, 刘媛媛, 马建峰.
可证明安全的群组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 273-27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2.023
|
[8] |
杨力, 马建峰.
可信的智能卡口令双向认证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1): 128-13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1.024
|
[9] |
刘梦娟, 聂旭云, 胡磊, 吴劲.
线性化方程方法破解TTM公钥加密体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2): 293-29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2.030
|
[10] |
舒剑, 许春香.
高效的口令基认证组密钥协商协议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393-39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18
|
[11] |
汪小芬, 李胜强, 肖国镇.
认证群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1): 51-54.
|
[12] |
胡荣磊, 刘建伟, 张其善.
自认证公钥体制Ad hoc网络密钥管理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6): 943-94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6.010
|
[13] |
谭示崇, 张宁, 王育民.
新的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17-19.
|
[14] |
王泽辉, 张治国.
一种新的可实现安全公钥密码体制——4次同余方程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47-1151.
|
[15] |
王志伟, 郑世慧, 杨义先, 张智辉.
改进的Medium-Field多变量公钥加密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52-1154,1159.
|
[16] |
张洪, 刘晓云.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公钥数字水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63-65.
|
[17] |
杨永辉, 李朔, 孙冲.
改进的3G认证机制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17-19,23.
|
[18] |
万仁福, 李方伟, 朱江.
匿名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新协议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1): 61-64.
|
[19] |
刘念, 李涛, 赵奎, 许春.
基于PKI技术的学分制管理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4): 440-443.
|
[20] |
熊金涛, 刘红秀, 皮德忠.
Lucas公钥密码体制及其安全性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8(4): 397-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