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水生, 卫伯言, 杨海芬, 熊勇, 朱磊基, 于良.
引入新数据源的D-S融合检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6): 861-867.
doi: 10.12178/1001-0548.2020400
|
[2] |
朱朝文, 袁海文, 郭鑫, 马钊, 周莉梅.
基于相位滞后补偿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性能提高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3): 393-39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2.014
|
[3] |
段翰聪, 向小可, 吕鹏程.
MUSE:一种面向云存储系统的高性能元数据存储引擎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2): 221-226.
|
[4] |
彭云峰, 何模雄, 隆克平.
入侵检测灰色空间模型及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3): 453-45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3.025
|
[5] |
荣健, 乔文钊.
基于模糊神经系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3): 376-378,424.
|
[6] |
朱彬, 胡玮, 邓科, 幺周石.
多波段光学探测系统的探测概率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339-342.
|
[7] |
于泠, 陈波.
入侵数据特征并行选择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66-269.
|
[8] |
郑君杰, 肖军模, 刘志华, 王晓蕾, 王宏涛.
基于Honeypot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57-259.
|
[9] |
陈振国, 李冬艳.
运用核Fisher鉴别分析和MPM分类器的入侵检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92-1194.
|
[10] |
舒红平, 徐振明, 邹书蓉, 何嘉.
网格聚类在多雷达数据融合算法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53-1256.
|
[11] |
刘才铭, 张雁, 赵辉, 彭凌西, 曾金全.
多级免疫检测器集在分布式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179-1182.
|
[12] |
关欣, 孙晓明, 何友.
一种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1): 30-32,56.
|
[13] |
彭宏.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108-110,136.
|
[14] |
程永新, 许家珆, 陈科.
一种新型入侵检测模型及其检测器生成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235-238.
|
[15] |
杨挺, 罗光春.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修复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5): 634-637.
|
[16] |
刘碧森, 钟守铭.
基于RST和SVM的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533-536.
|
[17] |
唐续, 刘心松, 杨峰, 刘谐.
分布式并行服务器中的高性能通信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2): 213-216.
|
[18] |
王田.
SMSC负荷状态检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2): 125-128.
|
[19] |
吴跃, 邱会中, 余水, 余元辉.
Web数据库性能调优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3): 255-261.
|
[20] |
周先敏, 陈隽永, 王光泰.
多分辨数据融合中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31-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