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光辉, 文武, 李宏亮, 朱维乐.
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信道冲激响应检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42(2): 209-21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3.02.006
|
[2] |
施侃晟, 刘海涛, 白英彩, 宋文涛, 周书勇.
便于快速信息融合的主题检测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890-89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14
|
[3] |
谢永强, 陈建军, 朱增青.
不确定系统响应上下界分析的改进仿射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4): 634-64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3.033
|
[4] |
王占平, 唐小宏, 易荣清, 高椿明, 周鹰, 杨立峰, 王亚非.
小型化快响应软X射线探测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4): 578-580,63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4.022
|
[5] |
肖尚辉, 张忠培, 史治平.
多基站协作下行系统中异步空时码构造与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3): 335-339.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3.002
|
[6] |
武斌, 杨义先, 郑康锋.
入侵检测中基于序列模式的告警关联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415-41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23
|
[7] |
郭建东, 秦志光, 郑敏.
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2): 285-288.
|
[8] |
郑君杰, 肖军模, 刘志华, 王晓蕾, 王宏涛.
基于Honeypot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57-259.
|
[9] |
杨挺, 罗光春.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修复机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5): 634-637.
|
[10] |
刘碧森, 钟守铭.
基于RST和SVM的入侵检测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533-536.
|
[11] |
吴知, 许家珆.
免疫原理在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3): 381-384.
|
[12] |
甘迎辉, 刘勇, 秦志光.
netfilter技术分析及在入侵响应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1): 94-96.
|
[13] |
胡俊, 雷霖, 王湃, 聂在平.
任意细线结构瞬态响应的高效求解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5): 496-498,530.
|
[14] |
李泽宏, 李肇基, 杨舰.
横向高压DMOS单粒子辐照瞬态响应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2): 149-153.
|
[15] |
黄羽, 黄迪明, 何险峰, 武明.
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79-682.
|
[16] |
陈艳琴, 罗大庸.
多信息融合技术及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61-664,668.
|
[17] |
周海刚, 肖军模.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83-686.
|
[18] |
詹瑾瑜, 熊光泽, 孙明.
基于DM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方案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5): 502-506.
|
[19] |
陈霖.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188-191.
|
[20] |
袁宁, 卢涛, 聂在平, 聂小春.
地层因素对自然电位测井响应影响的定量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6): 592-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