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刚, 陈斌, 钱基德.
车载移动执法中违规车辆智能检测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3): 350-35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3.005
|
[2] |
张涛, 谢红, 黄少滨.
多Agent交互策略模型检测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5): 802-80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5.016
|
[3] |
杨挺, 杨青, 唐勇.
WSN的移动Agent随机模式与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3): 439-44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3.021
|
[4] |
傅祥, 林炆标, 林文彦, 金国生, 邱显钦, 高瑄苓, 张永华.
远距医护高速智能通信之建构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6): 802-81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6.001
|
[5] |
张翼德, 冯钢, 薛飞.
无线通信网中的新型移动性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3): 333-33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3.004
|
[6] |
张君雁, 段钢, 邵培基.
基于网格的电子商务架构和多Agent协商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275-277.
|
[7] |
于振华, 贾俊秀, 蔡远利.
基于Petri网的多Agent系统设计与实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3): 517-520.
|
[8] |
闫钧华, 张焕春, 经亚枝.
基于Multi-Agent的分布式测控系统任务调度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62-65.
|
[9] |
吴知, 许家珆.
免疫原理在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3): 381-384.
|
[10] |
王忠群, 谢晓东.
面向活动模式的Agent组织协同规则的重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3): 385-388.
|
[11] |
韩江洪, 江波, 杜诗研, 张利.
一种基于多Agent系统的智能家庭网络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2): 233-235,276.
|
[12] |
黄诚武, 王晟, 李乐民.
主动网流调度模型A-Flow的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4): 501-504.
|
[13] |
周世杰, 秦志光, 张峰, 张险峰, 刘锦德.
基于多Agent的入侵快速响应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4): 419-422.
|
[14] |
邱善勤, 龚耀寰.
移动通信定位技术之比较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598-603.
|
[15] |
解梅.
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2): 111-115.
|
[16] |
王珑, 章毅, 吴跃.
MAS环境下实现Agent交互协作的关键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2): 158-163.
|
[17] |
周世杰, 秦志光, 刘锦德.
工作流管理系统互操作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145-150.
|
[18] |
刘一钫, 张云勇, 刘锦德.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平台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6): 595-601.
|
[19] |
李金厚.
智能Agent自我的统一与分离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1): 77-81,86.
|
[20] |
苏森, 唐雪飞, 刘锦德.
面向对象的互操作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1): 9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