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玮, 蒋大钢, 张静, 李晓峰.
无线光通信信道的大气湍流测试及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 223-22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1.02.013
|
[2] |
王红星, 孙晓明, 周旻.
无线光通信脉冲位置调制的符号同步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347-349.
|
[3] |
杨林颖, 杨华军, 邱琪.
空间光通信中的光束质量处理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4): 788-790.
|
[4] |
张静, 廖云, 武保剑, 史双瑾, 邱琪.
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199-202.
|
[5] |
郭瑞, 杨华军, 胡渝, 伍振海, 江萍.
光通信中激光发散小角度远场焦斑测量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4): 437-439.
|
[6] |
向劲松, 胡渝.
带前置光放大的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的优化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4): 433-436.
|
[7] |
熊金涛, 胡成.
空间激光通信APT系统误差信号的特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5): 489-493.
|
[8] |
叶通, 邱昆, 唐明光.
全光通信网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4): 347-350.
|
[9] |
潘文, 胡渝.
美国空间激光通信研究发展概况及现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41-545.
|
[10] |
万生鹏, 胡渝.
宽带卫星通信和星际链路间激光通信的应用前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61-565.
|
[11] |
刘华, 胡渝.
欧洲卫星间光通信发展现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52-556.
|
[12] |
尹道素, 皮德忠.
日本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46-551.
|
[13] |
胡渝, 刘华.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53-461.
|
[14] |
葛林, 邱昆, 阳树棕.
采用EDFA的空间光通信系统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61-264.
|
[15] |
熊金涛, 周玉光.
空间光通信控制计算机接口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22-525.
|
[16] |
张秉华, 熊金涛, 胡渝.
光通信中光束瞄准的误差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78-481.
|
[17] |
熊金涛, 张秉华.
空间光通信ATP系统设计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67-472.
|
[18] |
皮德忠, 尹道素.
空间光通信ATP技术及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62-466.
|
[19] |
周宇, 石力.
SOLACOS:德国空间光通信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57-560.
|
[20] |
张玉兴, 彭清泉.
DDS的背景杂散信号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 26(4): 362-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