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聪, 张凤荔, 刘梦娟, 王勇.
IP网络坐标抖动感知与慢启动抑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6): 921-92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6.020
|
[2] |
张静, 廖云, 武保剑, 史双瑾, 邱琪.
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2): 199-202.
|
[3] |
杨林颖, 杨华军, 邱琪.
空间光通信中的光束质量处理技术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4): 788-790.
|
[4] |
郭瑞, 杨华军, 胡渝, 伍振海, 江萍.
光通信中激光发散小角度远场焦斑测量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4): 437-439.
|
[5] |
田江, 邱琪, 龙祖利.
TDRSS激光空间链路光功率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3): 313-316.
|
[6] |
熊金涛, 胡成.
空间激光通信APT系统误差信号的特性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5): 489-493.
|
[7] |
叶通, 邱昆, 唐明光.
全光通信网技术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4): 347-350.
|
[8] |
华为实.
Stewart机器人用作天线支撑的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9, 28(4): 443-446.
|
[9] |
邓兴成, 孙新德, 李贤.
空间光通信中位置敏感器件(PSD)的性能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10-515.
|
[10] |
李贤, 曾广荣, 徐铭.
空间光通信收发端机性能分析与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02-505.
|
[11] |
潘文, 胡渝.
美国空间激光通信研究发展概况及现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41-545.
|
[12] |
何毅.
卫星光通信关键技术与演示系统光学天线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82-486.
|
[13] |
熊金涛, 张秉华.
自由空间光通信ATP地面模拟系统研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73-477.
|
[14] |
尹道素, 皮德忠.
日本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46-551.
|
[15] |
胡渝, 刘华.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53-461.
|
[16] |
葛林, 邱昆, 阳树棕.
采用EDFA的空间光通信系统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3): 261-264.
|
[17] |
熊金涛, 周玉光.
空间光通信控制计算机接口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22-525.
|
[18] |
熊金涛, 张秉华.
空间光通信ATP系统设计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67-472.
|
[19] |
皮德忠, 尹道素.
空间光通信ATP技术及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462-466.
|
[20] |
周宇, 石力.
SOLACOS:德国空间光通信系统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7(5): 557-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