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镇兵, 黄峻杰, 张晋荣, 贾世麟, 付佳龙, 吴祥睿, 李钢, 孙浩洋, 文光俊.
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器芯片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 1-13.
doi: 10.12178/1001-0548.2023266
|
[2] |
来晋明, 徐会博, 李志友, 倪涛, 王超杰, 银军, 王海龙, 马晓华.
2~6 GHz 100 W高效率平衡式功率放大器的研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53(1): 8-13.
doi: 10.12178/1001-0548.2023054
|
[3] |
李鑫, 赵德双.
基于时间反演的近场无线功率传输效率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52(6): 835-840.
doi: 10.12178/1001-0548.2022375
|
[4] |
曹林林, 肖刘, 尚新文, 李延威, 易红霞, 李飞, 王自成, 李实, 李宁, 黄明光.
Ku波段高效率功率可调空间行波管研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 50(3): 347-353.
doi: 10.12178/1001-0548.2021012
|
[5] |
王琪, 罗印升, 倪福银.
车辆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稳定控制策略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3): 376-381.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3.009
|
[6] |
章国豪, 郑耀华, 李思臻, 林俊明, 陈思弟.
一种对负载不敏感的高功率平衡功率放大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3): 321-326.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2.001
|
[7] |
黄亮, 章国豪, 张志浩, 李思臻.
一种带有温度补偿电路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6): 814-817.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6.003
|
[8] |
何松柏, 陈金虎, 童仁彬, 彭瑞敏.
基于Sweet Spot的线性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44(2): 190-19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5.02.005
|
[9] |
严君美, 褚庆昕, 龚志.
平面链式功率合成放大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41(5): 702-70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2.05.012
|
[10] |
李明玉, 何松柏.
基于多通道IQRD-RLS算法的功率放大器行为模型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9(5): 716-719,73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0.05.015
|
[11] |
何松柏, 游飞.
动态偏置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2): 190-193.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2.08
|
[12] |
胡苏, 武刚, 李少谦.
高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联合抑制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8(4): 501-504.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09.04.006
|
[13] |
吴志明, 黄颖, 吕坚, 王靓, 李素.
高电源抑制比的CMOS带隙基准电压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453-456.
|
[14] |
于军胜, 李璐,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李伟.
ADN掺杂的高效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3): 457-459.
|
[15] |
李璐, 于军胜,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使用AlQ的高效率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5): 782-784.
|
[16] |
鲍景富, 郭伟, 李源.
WCDMA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1): 1-3.
|
[17] |
肖建平.
高压开关电源的拓扑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4): 726-729.
|
[18] |
徐骏宇, 高正平.
一种高效率低电压3倍负压电荷泵的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4(1): 73-76.
|
[19] |
周谦之, 张捍东, 庄凯.
开关线性复合变换式单变三相逆变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2(6): 655-660.
|
[20] |
王京梅, 兰中文, 余忠, 王豪才.
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的优化设计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4): 362-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