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林, 张丽萍.
时间序列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研究综述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2, 51(3): 416-424.
doi: 10.12178/1001-0548.2022055
|
[2] |
张林兵, 郭强, 吴行斌, 梁耀洲, 刘建国.
基于多维行为分析的用户聚类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9(2): 315-320.
doi: 10.12178/1001-0548.2018212
|
[3] |
钱志森, 黄瑞章, 魏琴, 秦永彬, 陈艳平.
半监督语义动态文本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9, 48(6): 803-80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9.06.001
|
[4] |
李海林, 魏苗.
自适应属性加权近邻传播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8, 47(2): 247-255.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8.02.014
|
[5] |
于娟, 曹晓.
基于百科词条的本体概念聚类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3): 636-640.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3.026
|
[6] |
陈爱国, 王玲, 任金胜, 罗光春.
基于资源分组的多约束云工作流调度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 46(3): 562-568.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7.03.014
|
[7] |
吴一全, 李海杰, 宋昱.
基于引导核聚类的非局部均值图像去噪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 45(1): 36-42.
doi: 10.3969/j.issn.1001-0548.2016.01.005
|
[8] |
曾翎, 王美玲, 陈华富.
遗传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应用于MRI分割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7(4): 627-629.
|
[9] |
舒红平, 徐振明, 邹书蓉, 何嘉.
网格聚类在多雷达数据融合算法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53-1256.
|
[10] |
姜斌, 潘景昌, 郭强, 衣振萍.
PCA和相融性度量在聚类算法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92-1295.
|
[11] |
朵春红, 王翠茹.
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算法在CRM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89-1291,1314.
|
[12] |
郑晓鸣, 吕士颖, 王晓东.
免疫接种粒子群的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64-1267.
|
[13] |
祝金荣, 胡望斌.
聚类电价预测方法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78-1281.
|
[14] |
牛强, 夏士雄, 周勇, 张磊.
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6): 1257-1259,1272.
|
[15] |
董韵涵, 杨万麟.
改进最优聚类中心雷达目标识别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2): 183-185,192.
|
[16] |
耿技, 印鉴.
改进的共享型最近邻居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35(1): 70-72.
|
[17] |
叶茂, 陈勇.
基于分布模型的层次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3(2): 171-174.
|
[18] |
李秀森, 韩静轩, 马力.
增长因素为聚类变量的因素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2): 204-206.
|
[19] |
张宇, 张建州, 游志胜.
基于有效预测区域的模糊数据关联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0(6): 638-642.
|
[20] |
谭扬波, 陈光.
一种基于最大模糊熵的高斯聚类算法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9(3): 269-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