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31卷  第2期

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
具有生存性的WDM网络性能分析
张雷, 李乐民
2002, 31(2): 111-114.
摘要:
研究了在动态业务量时,可调谐光收发器和波长变换器对生存性WDM网络性能的影响。通过在NSFNET、CERNET、MESH-TORUS网络中的仿真,又从网络阻塞率方面研究了两者对WDM网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业务量为动态的生存性WDM网络中,可调谐光收发器和波长变换器对网络的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但波长变换器对网络性能的改善要大于可调谐光收发器。
多媒体码分多址系统的呼叫接纳控制
朱立东, 吴诗其
2002, 31(2): 115-119.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多媒体码分多址系统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对于新呼叫和切换呼叫,接纳控制策略设置了不同的干扰门限值,切换呼叫的门限高于新呼叫的门限。当新呼叫或切换呼叫到达时,首先确定新呼叫和切换呼叫的干扰门限,然后计算小区内多址干扰和小区间多址干扰,从而得到总干扰,将总干扰与干扰门限值进行比较,只有低于门限值的总干扰允许呼叫接入。
数字脉压时域与频域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贺知明, 黄巍, 向敬成
2002, 31(2): 120-124.
摘要:
雷达信号数字脉冲压缩处理主要采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来实现。在专用DSP芯片大量用于数字脉冲压缩系统的同时,高性能的通用DSP芯片将使系统更加灵活。该文讨论了采用专用DSP芯片的数字脉冲压缩时域处理系统与频域处理系统,较完整地进行了实时系统测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结合最新发展的通用DSP技术,对两种处理方法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比较。
自适应可见图像水印算法
杜江, 黄敬雄, 谢维信
2002, 31(2): 125-130.
摘要:
水印的强度决定其鲁棒性,多数水印算法都是人为地调整水印的嵌入强度,其缺点是只对少数图像适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根据图像本身纹理特性预测出水印强度的算法,适合于多数图像,实验结果证明算法是可行的。
一种基于运动估计的隔行/逐行转换算法
秦波, 吴援明, 杨健君, 林祖伦, 程木海
2002, 31(2): 131-135.
摘要:
针对从隔行扫描的电视场图像获得高质量的逐行扫描帧图像,提出了一种从隔行扫描到逐行扫描的转换算法。该算法通过在隔行/逐行转换中引入运动估计技术,找出相邻两场图像间的运动矢量,然后在场间行内插值时进行图像调整来消除由于图像错位引起的运动模糊,生成具有高垂直分辨率的逐行图像。算法中针对这一特定应用场合,设计了一种运动估计方法。
四值非门和与非门电路的研究
陈书开, 林岗, 吴建华, 晏弼成
2002, 31(2): 136-140.
摘要:
采用双极型晶体管设计出了四值TTL非门和与非门电路,实际电路具有较好的输入输出特性、较强的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噪声容限可达到±0.6 V。其与非门电路不仅全部由NPN型晶体管构成,且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做成集成电路。实际电路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作构造四值数字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系统的基本单元电路。
刚体转动渐进跟踪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高坚, 佟明安, 贺昌政
2002, 31(2): 141-144.
摘要:
逆系统方法是以非线性控制为目的,以直接分析为途径,以动态系统的逆概念为核心。该文将逆系统方法应用于刚体动力学中,运用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设计Euler动力学方程的控制器,通过对一个陀螺的外力矩进行实施控制,使刚体在动坐标系下的角速度稳定跟踪指令,来实现对刚体转动的渐进跟踪控制。
工作流管理系统互操作技术研究
周世杰, 秦志光, 刘锦德
2002, 31(2): 145-150.
摘要: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和工作流参考模型,讨论了该参考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特点,提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互操作的四种典型设计模式。在参考模型和典型设计模式的指导下,详细分析了工作流互操作性的分类与实现技术以及目前工作流互操作性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互操作性。
一种启发式的计算机局域网故障诊断方法
虞红芳, 詹柔莹, 李乐民
2002, 31(2): 151-155.
摘要:
介绍了概率诊断的思想;给出了一种考虑网络对象相关性的局域网故障诊断概率模型。由于故障诊断问题是一个NP-C问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克服了现有故障诊断算法在故障相关性、计算复杂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比较,该启发式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启发式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诊断概率高。
网络通信延迟对并行效率的影响
何元清, 孙世新, 陈文宇
2002, 31(2): 156-158.
摘要:
介绍了并行计算模型LogP,定量分析了LogP模型在轻载条件下,处理网络延迟、接口开销、本地TCP协议和传输消息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比处理机数据传输花费的CPU时间大,网络通信延迟对并行效率的影响比处理机大;提出了在网络并行环境中,在考虑减少通信延迟,提高并行效率方面,选择高速率的网络通信设备比选择高速率的处理机更好。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非参数回归
杨斌, 聂在平, 夏耀先, 蒋荣生
2002, 31(2): 159-162.
摘要:
提高神经网络模型推广能力的关键是控制模型的复杂度。该文探索了贝叶斯神经网络的非参数回归的建模方法,通过融入模型参数的先验知识,在给定数据样本及模型假设下进行后验概率的贝叶斯推理,使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来优化模型控制参数,实现了对神经网络模型中不同部分复杂度的控制,获得了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及预测分布。在5个含噪二维函数回归问题上的应用显示了模型的复杂度能根据数据的复杂度而自适应调整,并给出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连续时延神经网络的Hopf分岔现象研究
李绍荣, 廖晓峰
2002, 31(2): 163-167.
摘要:
讨论了带连续时延神经网络的Hopf分岔现象。对于强核和弱核的情况,利用平均时延作为分岔参数,证明了模型经历了Hopf分岔过程。在带弱核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了分岔周期解稳定性准则。给出了一些数值例子,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智能运输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
秦志光, 周世杰, 刘锦德
2002, 31(2): 168-172.
摘要:
分析了智能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重要作用,讨论了ITS电子收费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消息队列技术的特点和实用价值,论述了消息队列技术所提供的通信模式及消息队列中间件在ITS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适用于ITS的消息中间件的体系结构,用CPN对系统结构和通信协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并行编程模式及分析
何元清, 孙世新, 傅彦
2002, 31(2): 173-175.
摘要:
讨论了主从模型、单控制流多数据流、分治策略、数据流水线、投机策略、混合模型六种并行编程模型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性能及特点,分析统计了大量应用程序。指出了并行程序设计中,并行编程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并行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而主从模型和单控制流多数据流在整体性能上最优,程序执行效率也最好,是两种最常用的并行编程模型。
逻辑分析仪高速数据采集及数据窗口定位
戴志坚, 师奕兵, 王厚军
2002, 31(2): 176-179.
摘要:
探讨提高逻辑分析仪数据采集速率的途径,提出了一种提高逻辑分析仪数据采样率以及实现高速数据观察窗口在数据流中准确定位的新技术,论述了按照该技术设计的逻辑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用分相采样技术在普通逻辑分析仪基础上设计高速数据采集部分,并利用低速触发识别来定位高速数据窗口,以较小的代价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和数据观察窗口的定位,增加设计的灵活性,提高逻辑分析仪的性价比。
WDM光网络中RWA算法的性能分析
赵季红, 曲桦
2002, 31(2): 180-184.
摘要:
讨论了静态网络条件下WDM全光网络中选路与波长分配,提出一种全新的分类方法,对现有的RWA算法进行分类,比较了各种算法的性能,得出的结论有助于网络运营者在应用时选择合理的RWA机制。根据算法的性能和实际网络建设优化的需要,指出了RWA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多软件触发源优先级全触发录波技术
赵从毅, 王健, 郭强, 王超, 赵研
2002, 31(2): 185-187.
摘要:
介绍了一种在设备监测系统中使用的软件触发录波技术。用两个数据块交替存放连续触发的数据,实现了对连续触发的全触发录波;通过安排触发源的优先级,用高优先级触发中止或屏蔽低优先级触发,解决了多软件触发源的触发重叠问题。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
陈霖
2002, 31(2): 188-191.
摘要: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一个新方向,其重点是有效地提取特征数据并准确地分析出非正常网络行为。该文在深入研究分析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理论和现有入侵检测系统实现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部件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分布性能和可扩展性。它将网络和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集成化的检测、报告和响应功能。
控制系统中的双线性变换研究
方斌
2002, 31(2): 192-195.
摘要:
控制系统中常用有三种双线性变换,该文分别对其在稳定性、频域特性和动态特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三种变换在稳定性方面具有相同点,而在频域特性和动态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点。对三种变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正确应用的条件,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以利于正确应用双线性变换。
高温压力传感器固态隔离封装技术的研究
张生才, 姚素英, 刘艳艳, 赵毅强, 张为
2002, 31(2): 196-199.
摘要:
论述了多晶硅高温压力传感器小型化固态隔离封装技术、静电键合技术、不锈钢膜片的选择及波纹设计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硅油充灌和硅油隔离技术等。以不锈钢膜片和高温硅油为隔离材料,使传感器的封装直径缩小到15 mm,在1 mA电流激励下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为72 mV,零点稳定性为0.48% F.S/mon,提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人为加强产品可靠性分析
孔刚, 余勇
2002, 31(2): 200-203.
摘要:
分析了人为因素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动态的复合系统的可靠性优化模型,定量分析了在并联情况下人为可靠性因素的提高程度。通过对模拟值的运算,验证了复合系统的可靠性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增长因素为聚类变量的因素分析
李秀森, 韩静轩, 马力
2002, 31(2): 204-206.
摘要:
以经济增长因素为聚类变量,按增长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聚类分析,探索要素和要素组合对经济增长不同作用。用SPSS软件对1991~1998年我国各地区建材工业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要素组合的不同对增长有较大的影响。